近视防控知多少

发布日期:2018-09-27

2018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(Vision China 2018)暨2018全国眼视光学术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。众多海内外知名高校、医院、科研院所视觉健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国内外眼科、眼视光相关领域的医生、行业、企业代表等超过2000人共襄盛会,盛况空前。多位全国权威、知名视光专家就近视防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。专家认为,中国的近视防控需打“预防”“检查”“治疗”组合拳,全方位立体化建立科学近视防控体系,从而改善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严峻的现状。

据澳洲华伯恩视觉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:目前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约25亿。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。其中,10~12岁小学生、13~15岁初中生、16~18岁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8.90%、73.40%、81.20%。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,到2020年,中国存在视力问题的人口数可能高达7亿以上。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,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。

面对一个小学一年级6岁就有-1.00D的孩子,会想到什么?如果不加以控制,到了18岁,可能发展为一个超过-7.00D的高度近视,50岁时,有可能因为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性改变并发黄斑出血或视网膜脱离,可导致视觉损害甚至失明。面对这种情况,国家卫生部门高度重视,2016年卫计委就出台相关政策建议探索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档案,早期发现近视的趋向或趋势,定制跟踪干预措施,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。2017年博鳌宣言也提出近视防控宣言。提出对于学龄前儿童屈光档案的建立是近视防控的第一步。

(一)近视预防之屈光发育档案

连续跟踪、检查儿童青少年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,评估分析与早期科学干预,建议学龄前孩子每3-6个月检查一次。

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作用和意义

1、及时发现儿童“近视的苗头”,提前做好近视预防;

2、详细了解近视的构成和发生原因,

3、对近视类型进行分类,为近视干预措施提供更多的依据;

4、可以发现视力“正常”但屈光异常的情况。

(二)近视预防之户外活动

大量的研究证明,每天2小时的户外运动,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病率,户外运动关键因素是户外总时间(白天),因为很多实验证明: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。而多巴胺的合成、释放具有光依赖性,与光照强度成线性相关,视网膜多巴胺含量有昼夜节律变化,夜间降低,所以最提倡阳光下户外活动。

(三)近视预防之良好用眼习惯

良好的用眼习惯包括:近距离用眼40分钟后,应休息远眺10分钟,节制使用电脑、掌上电脑、手机以及在行进的车上、暗环境下看书和正确的读写姿势。

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病科林江主任认为,96%的近视和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有关,对于读书写字的距离,传统认为“一拳、一尺、一寸”是有道理的!”,以上是正确的和错误的握笔姿势。

日常生活中,会存在很多近视预防的误区,比如:

误区一:读写的姿势:离书本越远越好

家长为了让孩子离书本远一些,会采取这样的措施,甚至有的学校在桌子上安装了这样的装置。首先孩子看书距离近要从根本上找原因,是不是近视了?或者是有散光,这两个因素都是引起看书距离过近的原因,否则不管家长怎么提醒,孩子都会不自主的低头写作业。

误区二:戴眼镜会越戴越近视

在不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,近视度数增长的普遍规律是每年增加100~125度近视,有些甚至增加更多。很多家长会把这种度数的增加归罪于戴眼镜,认为“眼镜一旦戴上去就摘不下来了”。其实,这种近视增长和戴不戴镜并没有什么关系,至少关系不明显。不戴镜,度数的增加其实一点都不慢。

现在很流行佩戴大框眼镜,但对于一些小瞳距、高度近视和青少年一般不建议佩戴,首先:瞳距和光学中心不匹配;长时间会出现视疲劳。视物变形,其次:周边度数高于光学中心度数可能引起近视加深。

误区三:近视到了18岁做手术就可以了

对于病理性近视患者,近视度数一生都在增长,所以18岁能不能做近视眼手术,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:每年的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!同时,对于由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并没有治疗作用。

误区四:电视不能看

电视的屏幕较大,看电视的距离较远所以看电视与视力下降已无明显关系。对于近视防控来说,看电视要比过渡的近距离用眼好很多,但要注意:室内照明要好,看40分钟要休息10分钟。

以上是儿童预防近视最重要的几点,以及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误区,不得不承认,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社会各界以及行业同仁共同努力,齐心协力,才能实现降低青少年视力低下患病率的目标,改善整体视觉健康水平。

你可能还关心

微信公众号
线上商城